搬到CBD前,张小朵在望京的一幢乙级写字楼里办公。因为业务的缘故,她常常来CBD谈合作,她喜欢看这些高楼,有时谈得晚了,她索性就在楼宇间散会儿步。看着不同颜色的灯光闪烁,人流来来往往,有一种说不出的充实和满足感。
3年前,她终于搬进了CBD。搬家那天,公司主要负责人举行了“庆功宴”,那时,她们刚签下了一个大客户的订单,日子蒸蒸日上。宴会上,大家一起说了很多豪言壮语,立誓要重新在CBD“开疆拓土”。觥筹交错间走到了现在,张小朵说,每次一闭眼想到这些,总感觉一切恍如昨日。
复工复产的困难
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加剧了防控的难度,也影响了人们的信心,这反映到写字楼上就是空置率的上升。“市场活跃度肯定不如以前了”,王晓颖说。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往年春节过后,写字楼租赁市场会有一波行情,而今年不用说行情,一些原本谈好的客户也因为预算不够,不断往后拖延租赁的时间。
“甚至连物业费都收不上来。”乐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庄颖从另一个领域触摸到了疫情的影响。她负责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的物业服务,疫情刚发生的那两个月,拖欠物业费的商户越来越多,她打电话催缴,对方说:“我的店都没开过门,为什么要交物业费?”
庄颖年后就回公司上班了,楼宇里的能源供应、地面清洁、设备维护都不能停,她向租户解释:物业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因为疫情,成本还增加了不少。比如清洗中央空调,往常一个月清洗一次,疫情期间增加到一个月4次,还是用大量的消毒水。她说,大部分租户表示理解,但有的确实“囊中羞涩”。
疫情期间,为了争夺市场,一些写字楼甚至打起了“价格战”。一位中介告诉记者,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北京大部分商圈的写字楼都降了价,幅度在3%-20%不等,“是非常大的折扣”。
大幅下降的租金成为中介兜售写字楼、劝人换租的最大卖点。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363元,同比下降2.6%。望京商圈写字楼租金下调幅度达到了7.5%,跌幅居北京主要商圈第一名。
王晓颖在北京的写字楼租赁市场摸爬滚打了近20年,在打电话还需要翻“黄页”的年头,她就做起了租赁业务。这些年,她见证过这个市场的兴盛,也经历过危机。比如在P2P行业爆雷的时候,一些城市CBD的甲级写字楼出现过整层搬空的现象;全球金融危机时,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压缩成本选择“共享办公桌”,直接冲击了写字楼租赁业务……但没有哪次起落能和这次相比。
目前,骏豪中央公园广场一共有3户租户有退租意向,都是底商,经营餐饮行业,疫情期间,他们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正常营业后,业绩虽有起色,但仍有困难。他们希望在租金方面给些优惠。庄颖也帮着去争取,她和业主商量,现在招新不容易,如果租户退租,空置期长,业主损失更大,“总要考虑长远利益”。她还和大楼里的大企业联系,希望他们能在员工订餐、超市购物等方面给底商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
可以稍感慰藉的是,市场正在恢复生机。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全国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开始取消门口量体温的环节,楼下的底商陆续开门了,庄颖的物业费也慢慢都收了上来,原来想退租的3户租户最终只走了1户……这些都是好兆头。一家国际投资公司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在国际疫情愈演愈烈之际,它所追踪的多个中国大城市里的知名餐厅已经恢复了疫情前的人气。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前期采取的多项复工复产举措。自2月下旬以来,四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在讨论重启经济,政府的优惠措施分四批下达了几十条。目前,这些措施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同时,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就业、民生、消费还是生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详细的注脚,这表明了政府提振经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