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搬离,空置率增加, 北京国贸区域写字楼租赁开打“降价潮”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表现低迷,成交面积连续下滑。不少业主打出降价牌,试图吸引客户,但仍未挽救持续上涨的空置率。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甲级写字楼存量持续攀升,截止到年底,总存量已达1058万平方米。2018年第四季度,全市空置率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达到8.1%。
企业撤租,空置率上升:
北京CBD万达广场位于长安街北侧,业态包括5A智能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以及特色商业街等。但万达广场的写字楼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了较多的空置,万嘉地产总经理张都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说:“现在万达广场这边的写字楼空置还是比较多的,租金也比较便宜。”
位于国贸商圈的中介公司戴德宏远地产总经理杨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除去像国贸三期那样的超甲级写字楼之外,其余的写字楼空置都比较多。“现在开发商都着急向外出租,国贸中心周边的写字楼都空置了1万平方米左右。”杨坤对《华夏时报》的记者说。
戴德梁行发布的2018年北京写字楼租赁报告显示,2018年下半年写字楼租赁市场净吸纳量仅为68.592平方米,较2017年同期下降53.9%。此外,五大核心商圈(北京CBD、金融街、燕莎、东二环、中关村)2018年的净吸纳量也仅为18,212平方米。与此同时,写字楼的空置率也在持续上升。2018年第四季度,全市空置率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达到8.1%。核心商圈虽然没有新增供应,但受部分企业撤离和缩小承租面积的影响,空置率较第三季度微升,为3.8%。
万嘉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晓龙认为,从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来看,一些金融创新公司容易受到产业调整的影响,对写字楼租赁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使得写字楼出现空置。很多投资者也认为写字楼的租金收益率不如住宅项目,很少对写字楼进行投资,这也是导致空置的一个原因。
回望2018年6月,P2P行业爆雷加速,据媒体报道,两个月内有200多家公司在市场上消失。到了2018年冬天,和寒潮一同席卷北京的是互联网公司大规模的裁员。刚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共享经济也未能平稳过渡到2019年。摩拜创始人辞职,ofo无力退还租客押金。
前几年风头正劲的联合办公也逐渐退去热度。前不久,诸多媒体报道了成立于2015年4月的联合办公企业优客工场被列为执行人的消息。据了解,优客工场的股东已从50名变为46名,其中阳光壹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小迪撤资退出。而此前,据天眼查显示,优客工场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获得了18轮的融资,金额高达几十亿元。2018年3月,位于北京望京南的优客工场被曝出了拖欠业主房租、入驻商户被断电的消息,更是加深了业内对优客工场利润下滑的猜测。
而市场上联合办公的表现也并不乐观。SK大厦位于CBD的核心位置,达到了5A写字楼的顶级标准,其中包含有多个联合办公的场地。万嘉地产张都青总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里春节后刚刚装修完一批联合办公空间,但是目前还未有一家公司入驻。”记者看到,位于SK大厦的联合办公空间装修精致,大小布局合理,不少办公室可将长安街的美景尽收眼底。此家联合办公的接待人员表示,目前这一整层的办公室都还没有出租出去。
与这一系列“寒潮”相呼应的,是2018年底,北京写字楼的价格跌至底部,同样踏入寒冬期。
下滑明显,业主开打租金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