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在于盘活存量
楼宇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要了解楼宇经济未来如何发展,还要回到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中去探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楼宇经济主要为拥有高技术含量、技术门槛、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服务,其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服务业,如咨询、媒体、文化、公关等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孙晓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在70%~80%,所以从整体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待进一步持续,服务业的占比仍然有扩大的空间。因此在大的方向上,楼宇经济的发展趋势还会持续向好。
但其中结构性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尤其是区域的结构性问题。孙晓利表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服务业占比差距较大,所以二、三线城市的空置率较高。
从供给端来看,焦点在于存量的放量。以北京市为例,目前还有大量空置的存量待盘活。这些存量大部分归国有企业所有,接下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会激发国有企业更好地利用这些存量资产,从而使市场的供给受到较大的影响。
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走在了北京的前列,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政策激发企业盘活土地的能动性。
此外,楼宇经济的样态也要多样化,也就涉及郊区放量。北京的近郊、远郊地区,园区和写字楼的建设正在不断地扩大,未来郊区的写字楼其实不同于北京CBD的高楼大厦,更多以园区楼宇的形态出现,整体上容积率相对会更低,环境相对会更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企业会逐步从CBD商圈搬迁到周边园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