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前身是“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该项目由区属国企海国投集团旗下的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统筹规划并具体实施,预计将于今年12月竣工。地址位于海淀区知春路63号,紧邻地铁10号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四周高校林立,人才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海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成功开园是驻地央企和区属国企联手盘活海淀国有空间资产的一次成功尝试,为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对持续优化海淀区产业空间布局。探索产业类城市更新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激活IP新势能,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将为城市焕新发展树立样板。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具有丰富的航天工业文化与历史底蕴,部分厂房和设备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保持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个科技园充满航天元素,以原厂区工业设备和纪念碑的利用及展示为亮点,将该科技园的全新面貌展现给公众。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航天历史文化街区与商业街、创意休闲街区等多元空间融合,赋予该科技园文化传承和新的城市功能。
楼盘参数:
开发商: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
楼盘名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
所属商圈:海淀-知春路
环线位置:二至三环
物业类型:科技园
使用率:70%
容积率:3.7%
绿化率: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3号
租售形式:出租
基本租期:1年
最新报价:来电面议
预约看房电话:13501254714 张经理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园区优势:
1、平台赋能: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通过“强运营”服务——空间服务、产业服务、社群服务、战略服务、定制服务,吸引产业回归、做强产业社区。
2、政策利好: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北京市将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大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包括智能制造与装备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也是海淀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同时它们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提升工业遗产价值: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在更新后引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此举既符合海淀区的产业定位和优势,又有利于提升海淀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海淀区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是海淀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海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体现。
4、建筑科技方面:
建设团队在维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下,更换所有建筑外门窗,改善建筑的节能条件以及外观,优化室内采光需求,还为各栋建筑的不同功能增设相应的空调通风系统,提升使用感受,完成各栋建筑的抗震加固。对于室外部分,雨污水系统和原有的电力系统经过改造和重建,交通组织系统得到优化,实现人车分流,增设的三部景观楼梯,同时满足多层建筑的消防疏散,竖向交通使用便利并提升园区景观亮点。
5、智慧园区方面:
通过对智慧人行、智慧停车、智慧能源、智慧物业等空间服务的创新运用,提高了园区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可持续性,保证了低碳环保。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管理平台化。
6、园区的整体规划上:
改造后的园区分为企业办公区域和公众开放区,动静分区。园区补链城市功能,产业配套服务周边写字楼的办公人士和附近居民,24小时向公众开放,以此满足园区内企业和员工的日常消费和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园区的活力和人气,为该片区带来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氛围。与此同时,企业的私密性也能得到较好地保障,创建了融入社区、多业态结合的工业园改造案例。
部分入驻企业:
海杰亚医疗、柏惠维康科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
物业服务:
设计·传承:海新域保留并传承卫星厂的航天工业历史文化IP,在园区内创造性地设计了东方红广场、运星大道、功勋大道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商业街、创意休闲街区等多元空间,赋予园区文化传承和新的城市功能。
空间·定制:空间改造以定制化开发和共同设计等方式为主,切实满足产业定位和入驻企业需求。
技术·突破: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系统集成技术,实现智慧人行、智慧停车、智慧充电、智慧食堂、智慧物业等空间服务。
运营·共赢:海新域的海星运营服务体系,通过全流程、落地性服务,以产业服务、战略服务、定制服务、社群服务、空间服务等多元方法,搭建政府、企业及社区之间的桥梁,实现多方共赢。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交通指引:
地铁:10号线知春路站;
公交:304路、323路、579路、653路、671路等。